今天凡太百科给各位分享北京大学校门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北京大学校门是哪个门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北京大学正门位于哪一方位?
北京大学正门在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。
北京大学西校门是1952年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成为新的北京大学之前,燕京大学主校门。校门两侧有两头石狮,这座校门是由燕京大学校友捐资修建,故而又称之为校友门。
校门左右两侧还有一对威武的石狮,鬓发虬卷,目光炯炯有神,使西校门更增加了几分庄严。
北大哪个门是正门
北京大学正门是西校门。
北京大学正门是西校门。北京大学西校门是1952年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成为新的北京大学之前,燕京大学主校门。
北京大学的美育传统源远流长,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。20世纪20年代,在蔡元培先生扶持下,画法、书法、音乐、戏剧等研究会先后组建。
北京大学正门是哪个门
北京大学的正门是西校门。
北京大学西校门是1952年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成为新的北京大学之前,燕京大学主校门。由燕京大学校友于1926年集资修建,所以又称为校友门。西校门坐东朝西,为古典三开朱漆宫门建筑,高不过七八米,风格古朴、庄严典雅,与颐和园东宫门相似,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。校门两侧有两头石狮。
扩展资料
北大正门向西的由来:
1919年,在新任校长司徒雷登着手筹备建设新校园之时,五四运动正在全国上下掀起新文化运动的浪潮,民族情绪空前高涨,庚子之变后痛定思痛的教会大学,衷心希望学校能够以中国样式建造。他们请来了有志于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的墨菲担任新校园的总设计师。
在1920年燕园的设计中,墨菲倾注了更多的热情。他的雄心是使燕园“成为仅次于北京紫禁城的建筑杰作”。新校址的位置尚未选定,墨菲就来到了北京,和燕大校方定下了第一个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。
在这个方案中,校园以长方形的院落次第展开,这种布局方式既能够轻松地被西方人理解,同时也深深地刻着中国紫禁城严谨宏大的印记。沿主轴线布置了主校门、主体建筑图书馆-行政楼、基督教青年会馆、医务楼最后以一座高耸的宝塔收束。
墨菲对西向如此钟情,是他作为一个西方人来自文化深处的记忆。在西方,教堂的入口多设在西侧,信徒从西面进入,面向东侧的圣坛。作为燕大教育者的传教士们,恐怕在潜意识中都怀有教堂东西向空间的记忆。
所以,玉泉山塔确实是一个令墨菲喜出望外的发现,它不仅给了校园面向西山道德优美风景,还在冥冥之中成就了燕大作为一所教会学校的宗教理想。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北京大学西校门
北京大学正门是哪个门?
北京大学正门是西校门。
北京大学西校门是1952年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成为新的北京大学之前,燕京大学主校门。由燕京大学校友于1926年集资修建,所以又称为校友门。
西校门曾为北京大学的正门,坐东朝西,为古典三开朱漆宫门建筑,高不过七八米,风格古朴、庄严典雅,与颐和园东宫门相似,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。在现代都市建筑的丛林中,尤其显得与众不同。
据说当初修建此门时,曾广泛征集设计方案,力求设计出与校园内建筑风格一致的校门,最后终于选定现在这样一个三开大门的庙门式建筑。
西校门的门牌号是娄斗(兜)桥一号。娄斗桥遗址在西校门外南边12米左右,又名西勾,在明清时期是著名的风景区,当时京城的文人学士经常在此地流连吟唱。明朝诗人王嘉谟说:“海淀娄兜桥上观鱼,信步西行,境益清胜”。
西校门处于北京大学的主轴线起始点位置,是进入北大领略燕园风光的最佳入口。西校门的位置是由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墨菲确定的。
墨菲当初在绘制校园规划图时,他从玉泉山上的那座塔得到灵感,认为校园的主轴线,就应该指向那座塔;校园的主要建筑和湖,都应在主轴线上;玉泉山的古塔作为端点,向东延伸作为校园的主轴线,由此确定了西校门的位置。
西校门在燕京大学时期是燕园的唯一正门,当时门正中悬挂着由蔡元培先生手书的“燕京大学”四字匾额。1952年,北京大学迁入燕园以后,门正中也换上了“北京大学”的匾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