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望丛赛歌会的前世今生之前世传说

揭秘望丛赛歌会的前世今生之前世传说

在四川地区,有一种歌会延续了1500多年,它就是汉民族罕见的赛歌节——望丛赛歌会。每年农历五月十五前后,川南川北的人会都齐聚望丛祠,用热情的四川民歌来祭祀望丛二帝,祈祷风调雨顺,庄稼获得丰收。

郫都赛歌有1500多年历史

今天跟着郫妹儿走进

望丛赛歌会的前世传说

前世传说:

郫都赛歌有1500多年历史

记者从区文体旅局了解到,郫都赛歌的民俗源远流长,自南北朝齐明帝,益州刺史刘连季将望帝祠从灌县(今都江堰)迁至郫都,与丛帝新庙合建后,就慢慢地形成了赛歌习俗,距今已有1500多年。赛歌以郫都为中心向周边发散,辐射到新都、彭州、温江、都江堰等地,是川西保存比较完整且最具原生态的民歌演唱方式。

第二届望丛赛歌会(资料图)

第三届望丛赛歌会(资料图)

据《望丛赛歌史话》记载,望丛赛歌会的起源跟四川历史上的一次瘟疫有关。当时郫县一带不知何故,瘟疫流行,牲畜和人类大量死去,人们害怕这种瘟疫会不停地扩散,就齐集在望丛祠内,燃香焚蜡,寄希望于古蜀先帝们能够阻止这次瘟疫,保得一方平安。非常神奇的是,这场瘟疫竟然真的被扼杀于摇篮,人们为了表达对先帝的敬畏和感激,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都会结队到望丛祠,以歌舞祭奠先帝并表达百姓的感恩之情。

第六届望从赛歌会(资料图)

传统的赛歌会,到了清代和民国时期最为鼎盛。参加的人多,唱的歌曲也多。人们聚集在一起,即兴歌唱,互相问答,游戏传情。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,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,从所唱民歌的曲调看,大多高亢嘹亮,曲调流畅婉转,且多用衬词和拖腔,特别能体现四川人热情豪爽的性格。其中部分民歌的曲调还具有湖北、湖南民歌和广东客家山歌的特点,可见清初的“湖广填四川”对四川民俗文化的影响。

第九届望丛赛歌会(资料图)

郫县山歌多属高腔山歌(因多在薅秧时节歌唱,故又叫“薅秧歌”),其声高昂响亮,声闻数里,因此群众多称“吼山歌”。在原始农耕时期,由于生产力低下,人们为了释放田间劳作的疲劳活跃劳动气氛,常常在田间地头你唱我和。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,郫县民歌又融入了以纪念“望丛二帝”教民务农、农耕天下,蜀人寻根问祖的新元素。从此吼山歌、唱田歌在郫都地区渐已成习,成为当今川西仅存而又罕见的汉民族赛歌民俗。

这就是望丛赛歌会的前世传说

下一期

我们将走进

望丛赛歌会的今生辉煌

……

原标题:《揭秘望丛赛歌会的前世今生之前世传说》

阅读原文

相关推荐

如何将打印机添加到iPhone和iPad
365bet网

如何将打印机添加到iPhone和iPad

🎯 07-03 💯 889
核桃盘玩的五个阶段,后面哪个亮了!
beat365手机安卓版

核桃盘玩的五个阶段,后面哪个亮了!

🎯 08-01 💯 993